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22新教材老高考·DY·数学-RA-选择性必修第一册-N 数学(七)7答案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22新教材老高考·DY·数学-RA-选择性必修第一册-N 数学(七)7答案,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22新教材老高考·DY·数学-RA-选择性必修第一册-N 数学(七)7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0.B【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为切入点,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析】材料“主要包括对帝国主义‘不承认’‘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原则都带有反对帝国主义的色彩,体现出强烈的革命性,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确定的基本外交政策和原则,主要目的是要割断旧中国屈辱的外交,与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并没有体现出韬光养晦的策略,排除C项。求同存异思想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D项。
21.【参考答案】(1)对英作战的困难:希特勒反共反苏的思想:法西斯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称霸欧洲的野心。(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4分)(2)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减轻了英国在西线的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苏联为抗击德国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命题意图】本题以1940一1941年德国对外军事战略重心转移为切入点,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希特勒在法国败降后发动‘和平’攻势,但接替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拒绝了德国的和谈要求”“争夺制空权的失败,使德国无法实施‘海狮’计划”,得出对英作战的困难;根据材料“这一战略转变是希特勒德国敌视苏联,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欲称霸欧洲的结果”,得出希特勒反共反苏的思想,法西斯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称霸欧洲的野心。第(2)问,根据材料“这样德国的对外军事战略完成了西线攻英到东线攻苏的转变”,得出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减轻了英国西线的压力;结合苏德战争的影响,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苏联为抗击德国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